为何唯独电影股持续低迷? 远看,电影股从2015年6月高点至2021年10月已下跌6年多, 万达电影 、 中国电影 、 华谊兄弟 、上海电影、 横...

为何唯独电影股持续低迷? 远看,电影股从2015年6月高点至2021年10月已下跌6年多, 万达电影 、 中国电影 、 华谊兄弟 、上海电影、 横...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Almost21,(https://xueqiu.com/7592429612/199683178)

远看,电影股从2015年6月高点至2021年10月已下跌6年多,万达电影、中国电影、华谊兄弟、上海电影、横店影视、金逸影视等电影制作或院线股均已创出新低或在历史底部区域震荡;近看,2019年以来多数行业均有吃肉喝汤的结构性行情中,电影行业亦是岿然不动,仅有档期施舍的情绪性机会。

文化传媒指数6年多下跌超84%

电影股如此不受待见,是单单因为疫情?还是需求出了问题?抑或是供给出了问题?

我们一个一个分析。

1、疫情原因

毫无疑问,疫情的确会给电影市场造成阶段性甚至毁灭性打击。一方面,疫情防控严重影响影院观影,市场需求被动萎缩甚至消失,导致院线公司现金流下降;另一方面,院线公司现金流下降,进一步向上游制作端传导,导致电影制作/引进因无法按计划变现出现延期或停滞,并最终影响影片供给。

如果人类在较长时间内战胜不了疫情,院线公司基本会倒闭,整个电影行业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,当前的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变革,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。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应对,2021年以来,疫苗上市接种、治疗水平提升、死亡率下降、治疗药物进入临床,应对手段持续与病毒赛跑,期间疫情虽有反复,但预防和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定能抑制并最终战胜疫情,世界开放将重新有序打开,但受不同国家控制疫情的或早或晚,只是需要一个过程。

对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要外在环境的国内电影行业来说,中国以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政策,基本上实现了0本土新增病例,对行业影响已经微乎其微。因此,当前国内疫情已不是影响电影市场的主要因素。

2、需求问题

电影市场需求可以通过电影票房来观察。

近十年电影票房

数据来源:灯塔专业版

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,电影市场票房断崖式下滑,由2019年的641.48亿大幅下滑至2020年的203.11亿。其中,主要原因是因疫情导致上半年影院关闭,电影票房基本为0;其次是重要影片撤档,显著影响下半年票房。

2020年7月以来,影院有条件开放,国内基本实现0本土新增病例(除偶发性的局部疫情),市场预期向好。2021年元旦、春节、情人节、清明节、五一等档期均取得历史最好或次好票房,尤其是春节档依靠高热度的《唐人街探案3》和高口碑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实现票房78.42亿,创历史档期记录,较2019年春节档(历史最佳档期,59.03亿)高33%。后因病毒变异导致局部疫情反复(广州、深圳、南京疫情)及其他因素,部分重要影片延后上映,导致暑期档票房惨淡。

2021年1-5月各档期票房

数据来源:灯塔专业版

国庆之前,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,高热度头部影片《长津湖》、《我和我的父辈》上映,实现档期票房43.87亿,仅次于2019年44.66亿。

总结2021年国庆档表现,呈现如下特点:

1、平均片长显著增加,观影总人次有所影响

2、动画类电影较多,多样性稍显不足

3、打破档期票房常规走势,前6天稳步上涨并于第6天创单日票房峰值

数据来源:猫眼

综上,在观影总人次和影片多样性均存在不足的情况下,此次国庆档实现历史次高票房,完全得益于高热度、高口碑的头部影片,其中《长津湖》创国庆档单日票房、档期票房、历史题材电影票房等多项记录,而这就是市场需求。今年以来,高热度、高口碑的头部影片票房接连创出新的记录,说明市场不缺需求,缺的是优质影片。

3、供给问题

分析完疫情和需求后,答案已经自然而然呈现出来,显然,当前电影行业缺的是供给。一方面受疫情影响,更重要的是受影视行业不利因素引发的规范整顿政策影响,行业风险增大,资本投入不足甚至下降,最终影响优质影片供给。

疫情终究会过去,规范、整顿是为了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,现在是行业最坏的时期,也是投资最好的时期。

$万达电影(SZ002739)$ $中国电影(SH600977)$ $光线传媒(SZ300251)$

#今日话题#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