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「臘肉」與「蛋炒飯」會成為中國的禁忌?與習近平、毛澤東脫不了關係

為什麼「臘肉」與「蛋炒飯」會成為中國的禁忌?與習近平、毛澤東脫不了關係

文:長平(中國資深媒體人、時事評論作家,六四記憶・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,現居德國)

年關將至,美食飄香。臘肉是很多中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12月26日,中國央視《新聞30分》做了一則專題報導,講述四川一位農婦如何通過製作臘肉致富,畫面上懸掛臘肉,小標題包括「用好原料好工藝打造臘肉品牌」、「讓世界嘗到臘肉的味道」、「讓臘肉走向世界」等等。

看上去,這是央視的一種典型報導:百姓勤勞致富,幸福安康,生在中國偷著樂。然而,央視官網很快從當天的《新聞30分》節目中刪除了這一則「臘肉」報導。原來這一天是毛澤東誕辰130周年,「臘肉」一詞犯了忌——中共將毛澤東的遺體存放在位於天安門廣場的紀念堂供人瞻仰,被痛恨他的人們戲稱為「臘肉」。

真可謂虎父無犬子,中國人另外一道家常美味——蛋炒飯——也因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而成為禁忌。

1950年11月25日,隨「志願軍」入朝作戰僅一個月的毛岸英在司令部被空中投擲的凝固汽油彈炸死。有人稱他因為違規烹飪蛋炒飯暴露了目標。人們慶幸他的死亡讓中國避免成為父位子傳的「金家王朝」,因此將這一天稱為中國的感恩節,也叫蛋炒飯節。上個月,有位不明就裡的中國廚師做蛋炒飯遭到網路攻擊,知曉原因之後發誓永不再做蛋炒飯。

中共領導人的禁忌,要比中國古代皇帝大得多了,讓很多人難以躲避。無數民眾經常莫名其妙地發不出文章或者簡訊。由於中共官媒同時承擔著宣傳人民生活幸福的任務,時不時也會被網友揪出犯了這些美食禁忌,甚至被懷疑存在勇敢的「內鬼」。

從一般倫理的角度說,「臘肉」、「蛋炒飯」等戲虐稱謂顯得不尊重死者/遺體。但是,毛澤東統治期間,中國社會政治險惡,國家崩潰,人性荒蕪,導致至少6000萬人非正常死亡,而且他的暴政沒有得到清算,至今被官方稱為「偉人」。

鄧小平將毛澤東思想列入「堅持不可動搖」的「四項基本原則」,習近平則更有借屍還魂的傾向。官方越是大吹大擂,民間「鞭屍」的願望就更加強烈,人們嘲笑和詛咒的也不是普通的「死者/遺體」,而是仍然大張旗鼓活在世上的一種壓迫權力。

未來的「臘肉」與「蛋炒飯」? 12月26日,習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天安門廣場「毛主席紀念堂」,向毛澤東坐像三鞠躬,隨後前往瞻仰廳,瞻仰了毛澤東的遺體,也就是民間戲稱的「臘肉」。

在前一天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,強調毛澤東思想是中共的寶貴精神財富,將長期指導中共的行動。作為這一切言行的背景,是這十年來血腥的權力鬥爭、對民間組織和人權律師的殘酷鎮壓、對新聞自由的滅殺和對自由市場的侵蝕。

毫無疑問,他一直在實踐他在2013年提出的「兩個不能否定」,即「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,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。」

不僅如此,自2020年起,中國官媒開始頻繁報導習近平為全世界、全人類「指明方向」。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,為政治文明指明方向,為疫情防控指明方向,為氣候政策指明方向……沒有他不能指明的方向。顯然,無論國內還是國際,習近平的權力自在感,遠遠超越了毛澤東。這也是為什麼,央視《新聞30分》報導中,「讓世界嘗到臘肉的味道」讓人們感到不寒而慄。

近年來,歷史學家們對於惡魔的毛澤東有了越來越多的深入挖掘。但是,對於「天降惡魔」的強調,也容易讓人們忽略了對政治制度以及其他人的罪責的深究。從鄧小平、江澤民到胡錦濤,很多人幻想領導人越來越「不那麼惡魔」。因此,習近平一度成為超越所有前任的「改革者」。

然而,為什麼他可以在一夜之間,毫無障礙地「原形畢露」?

人們不禁擔心,毛澤東的一項「未竟事業」,習近平會將它完成嗎——那就是把中共權力家族化並北韓化。假如這樣的事情發生了,人們仍然只能祈求「蛋炒飯」再次發生威力嗎?

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,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。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。 ©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

本文經《德國之聲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:長平觀察:「讓世界嘗到臘肉的味道」

延伸閱讀 中國因習近平提倡「兩個不能否定」, 臘肉和蛋炒飯淪禁忌 短片「侮辱先烈毛岸英」,中國美食網紅王剛致歉宣布再也不做蛋炒飯 毛澤東之子的忌日被稱為「蛋炒飯節」,是中國網友發洩對特權不滿的渠道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!

責任編輯:羅元祺 核稿編輯:王祖鵬

相关推荐